3)第44章 燕王,你给本宫等着!_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年男子低语一声,笑着摇了摇头。

  男子自然便是吕氏心中惦念着的燕王朱棣。

  朱棣今年三十三岁。

  洪武三年,年仅十一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十年之后,二十一岁的燕王就藩北平。

  在那时,大明开国未久,蒙元北遁塞外,仍具有相当实力,且一直觊觎中原,北平作为蒙元故都,边防根本之地,地位至关重要。

  朱棣自打进入北平那一天起,就担当起了戍守北疆之责。

  而这位年轻的王爷也确实不负重托,把这个塞王当的是风生水起。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大将军,率列侯赵庸、曹兴、王弼、孙恪等赴北平,训练军马,听燕王节制,以出征漠北,大获全胜。

  捷报传到京师,朱元璋高兴地说:“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自后,朱棣威名大振……

  不过,

  从应天府奔丧归来,朱棣就一直心事重重,昨日从京师传回一道消息,更是让他几乎一夜未眠,所以第二天一早,就来找一个人帮他解惑。

  那人自然便是庆寿寺的主持,道衍和尚。

  正想着,朱棣便看见一位身着皂色僧服、身披黑色袈裟的僧人,正从寺门前台阶下迎候自己。

  如今已是接近农历六月,就是北平也已是烈日炎炎。

  朱棣急忙上前,道:“暑气正重,道衍师父门内等候我便是,当着烈日前来迎我,倒叫本王过意不去了。”

  看得出来,朱棣对眼前的道衍和尚很是尊重。

  道衍本姓姚,名广孝,苏州府长洲人,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如今已有五十八岁高龄,与大明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

  他虽拜入佛门,但却通晓儒、释、道,亦对相术、兵家多有涉猎。

  洪武十五年,孝慈皇后马氏去世,朱元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道衍得到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追随燕王。

  道衍初逢燕王,观其面容,只见其额骨中央高耸,形状如日,便心生惊奇,待二人接触,更是相谈甚欢,他断定燕王乃不世之雄主,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

  本来,高僧侍王只为诵经,但道衍却是胸怀大志的人,其之所以应征,就是想趁此机会寻一雄略之主,辅佐其建下赫赫伟业,从而也成就传世美名。

  没想到真让他寻着了!

  道衍双手合十道:“王爷言重了,贫僧常年于禅房内打坐修行,出来走走也是好事,王爷,此处炎热,还请移驾禅房叙话。”

  朱棣点了点头,知道道衍的意思,便不在多言,随着道衍直至后院禅房。

  道衍禅房不大,却非常的干净整洁。

  二人进屋坐下,便有一个小沙弥进来小心奉上两杯茶,便又轻声退出,而朱棣的心腹爱将,燕山中护卫副千户朱能将门带上,于屋外警戒。

  朱棣啜着茶,心中还在理着这诸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