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口装着江山的箱子_剑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拜我,因为你现在还不是稷下学宫的人。”

  “你卷宗被盗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至于是谁,我也知道了。”

  儒士忽然笑起来:“不过这未必不是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嬴异人顿时痛哭流涕,他重重行礼。

  “不敢有违!必皆依先生所言!”

  他再转身,对程知远行礼:“请先生教我剑法!”

  便是这样,原本的秦庄王,似乎开始摆脱原本自己的悲惨轨迹了。

  公元前265年,异人的父亲安国君被立为太子,他就成了太子之子。加上他对秦国来说可有可无,于是乎就被“选送”到赵国邯郸去当了质子,即人质,时年17岁,当然在这片天地中,或许要更早一些,也可能更晚一些。

  王孙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那其中的悲凉,将与何人言说?

  春秋战国时期,质子是一份很高大上又险象环生的外交工作。充当人质的,必须是公子王孙。这样列国开打之前,就会有所顾忌,不至于轻率地挑起战火。不过,这个办法形同虚设,列国照样打得如火如荼。一旦开战,质子就危险了,甚至会成为炮灰。

  尤其是嬴异人这种没什么存在感的。

  但往往,还有一个质子定论,那就是凡是当国人质或者流亡过的国君公子,基本上回国即位之后,很快都能搞出一番大事情。

  所以经历过磨砺的野草,总是比家里温养的青草要来的更为刚韧与强大。

  在后来,嬴异人当质子的时候,秦赵之间,表面上和和气气,暗地里波谲云诡,激流涌动,外交和军事形势高度紧张。

  《史记·吕不韦列传》载,他在赵国“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连衣食住行都很窘困。

  高大的儒生自然就是荀子。

  程知远见他,口称老师,并且答应了教嬴异人学剑。

  荀子等到程知远走了,见到酆业的时候,便笑的很开心。

  “我这一世总是喜欢听到旁人叫我老师。”

  他对酆业如此说。

  “不传我道者,亦如是也。”

  酆业有些奇惑,他并不知道程知远是仙人,他只知道对方是太学主。

  是仙人不传圣人道,但圣人依旧兴开颜。

  其中滋味,也只有荀子一人能知,这与勾践不同,荀子想的是传播自己的理念,他不传道,故而只想和人说一些做人的道理,程知远是极得他欢喜的,只是他觉得颇为可惜,仙人终究是仙人,谪世下凡,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越王欲称老师,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念,他不在乎传道与否,只是想把程知远培养起来,随后让他败在自己的剑下。

  那是越女的创伤,那是夫差的锋锐,仙人在他心中留下极其龌龊与恶心的印象,只因为仙人从来不去睁眼看看这人间。

  荀子在第四馆坐了一宿,难得的想要喝酒。

  酆业不敢违背老师意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