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零三八章、与叛可否_三国之西凉铁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传,“一亩三分田”这个典故,出自于三皇之首的伏羲氏。

  在“重农桑、务耕田”的以身作则下,伏羲氏会在一亩三分地上御驾亲耕。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也效法先王,传为佳话美谈。

  当然了,那是很遥远的时代,谁都不知道真假。

  华雄就知道自己来守孝了以后,乡里的亭长来说他可以坟边的土地上自种自食,一亩三分以内不需纳粮缴税。而且守孝结束后,这块地也是个人的“自留地”,仍不用纳粮缴税。或许这才是“一亩三分田”的由来吧。

  但即使是有这样的好制度,贫穷之家也没有守孝的能力。

  如今的西凉豪右比比皆是,“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绝非虚话。

  黔首们根本找不到能耕作的土地安葬亲人。

  如果他们跑去偏远的山泽中开荒,就会得到西北狼群热情的欢迎和感恩的报答,将他们的孝心升华:给亡者守丧,变成为亡者殉葬!

  华雄安葬父母的地方,就是只能选择在贫瘠的山脚下。

  所谓的一亩三分田,只能稀稀落落的种桑树。还是不知道,它们能不能在贫瘠的地力上存活的那种。

  所以呢,凉州的黔首百姓,都养成了下葬后连续三天到坟墓上去给亲人“送饭”(晚上也要守在墓地),每逢七天为一七到坟墓前祭奠祷告即可。

  毕竟孝心这种东西,重的是心,而不是形式。

  不过呢,家中有百来亩良田的华雄,还是有能力守孝三年的。

  在他独自去寻凶的时候,乞儿措木主动让族人来帮忙耕种;他回来了以后,便大手一挥表示以后田亩的出产对半分。让伺候庄稼的羌人,高兴得直接搬到麦田陇上住了。

  另一方面,则是他贼寇头颅过市扬名州郡的好处了。

  在大汉朝,声望是个好东西!

  在他守孝的期间,经常有人慕名而来结识一番。

  恰好,能闲得蛋疼四处交游的人,家境都挺不错。来的时候,也没有空着手。

  而华雄很小气的,只拿出几块麦饼和清水来招待.......

  咳咳!

  是守孝期间的规矩,不能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还有不能婚嫁、夫妻同房、饮酒吃肉等等。

  反正就是说,华雄小赚了一把。

  这些物资,他分了一小部分给总角之交王达家中和乡里父老,其他的都扔给了乞儿措木。说什么,是给族里的少年郎添加点衣食。

  这也让乞儿措木开心莫名。

  不但感慨之前结交的明智,还将很隐秘的事情扔出来一起商谈了。

  驻扎金城郡的湟中义从,其军官北宫伯玉、李文侯最近很积极的,派人联络自己和其他羌胡部落,好像是想趁着大汉朝讨伐黄巾的好时机举事。参狼羌的羌种大人,觉得有利可图,打算小小试探下了。正询问各个大小部落,是否愿意跟随而去呢!

  乞儿措木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