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一章 撤回宁锦军队的提议被官员驳回_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睛一瞪:“还不快去”

  ……

  一个时辰之后。

  只听得皇极殿里传来一声声惊天动地的哀嚎

  “陛下万万不可啊!”

  “陛下若执意如此,必受世人唾骂!”

  “岂有不战自退,把关外四百里地拱手让人的道理。”

  “何人敢对陛下提出这等建议,天下共击之。”

  刚才是朱由简当着众官员的面,宣布自己的决定。

  放弃关外的宁远和锦州。

  把关外近八万的军队重新部署在蓟镇和山海关。

  同时把供应东江毛文龙部队的饷银增加到一年三百万两白银,粮草两百万石。

  他这个决定一宣布出来,殿内一阵大哗。。

  皇极殿内沸反盈天。。

  有官员恨恨地说:

  “这必定是奸人受了建奴贿赂,给陛下出的妖言。”

  又有人说:

  “昨日捕袁崇焕,已是自毁长城。今日又要撤出关外,又给东江三百万军饷。多半是毛文龙已投后金,故意蛊惑陛下。”

  有些官员越说越激动,甚至当场涕泪俱下,嚎啕大哭起来。

  扯到无数为守宁远和锦州捐躯的烈士。

  有人大骂:“为陛下出此提议者,当碎尸万段,凌迟处死”

  昨天的平台召对,毕竟还是小范围会议。

  崇祯虽然下令抓捕了袁崇焕,但也没有说要放弃宁锦。

  今天在如此正式的场合,众多官员都聚集一堂。

  皇帝居然公然说要放弃关外,这自然让人震惊。

  简直就和捅了马蜂窝一样。

  朱由简屡次示意安静,却无济于事。

  最后让值守大殿的六名锦衣卫大汉将军出来,把动静最大的三名言官拖下殿去。

  场上才渐渐平静下来。

  朱由简心想朕难道会因为你们反对,就不把事情办了。

  他把威严的目光,投向内阁首辅韩爌:

  “韩阁老,内阁就在这里拟旨,就把事情定了吧。”

  韩爌身子一哆嗦,随即苦笑道:

  “臣万死不敢奉诏。臣今天要是同意下发这道诏书,只怕走不出午门,就要被群臣撕碎了。”

  朱由简勃然变色:

  “韩爌,你好大的胆!你要抗旨不成了。”

  韩爌摇摇头,提高了声音:

  “陛下所言不过是中旨,臣身为内阁首辅,按例有封驳之权。陛下今日所发乃是乱命。陛下就是下令一百次,臣也要封驳一百次。”

  他这句话,迎来群臣一片喝彩。

  那些言官更是向韩爌投来敬佩的目光。

  有些人低声议论道:“不愧是东林巨擘,有风骨。”

  朱由简知道韩爌说的是事实,内阁确实可以封驳皇帝的旨意。

  万历之时,皇帝要并封三王,都被内阁屡次封驳,最后万历皇帝只能屈服告终。

  心中暗骂了一句:

  “当明代的皇帝真是憋屈,这权力被限制的也太大了。”

  他脸色一沉,今天就是撕破脸皮,也务必要把正确的决策贯彻下去。

  形势不等人,东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支援,力量流失太多,这损失可是无法弥补的。

  “锦衣卫何在,把韩爌拖下去廷杖五十!”

  朱由简发出这个命令,殿内侍立的十二名身高马大的锦衣卫大汉将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目光惶恐,却并没有按照命令行动。

  朱由简这回真的怒了,连锦衣卫居然都敢不听自己命令了。

  他把森严目光投向排在官员前列的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郑士毅。

  他费了一些时间,才弄清楚现在掌管锦衣卫的是郑士毅。

  本来以为锦衣卫指挥使最大,谁知道向王世德一打听。

  锦衣卫指挥使不止一个。

  现在光是拥有锦衣卫指挥使这个头衔的人有方弘瓒、张道浚、田妃的父亲田弘遇,还有刘侨、徐本高等等。

  这些人自然不可能都是锦衣卫的主管首脑。

  真正负责锦衣卫全体,必须在职位任命里有一句掌卫事。

  如果有这句话,即便不是锦衣卫指挥使,那也是锦衣卫首脑。

  没有这句话,那即便是锦衣卫指挥使,那也可能只是个头衔。

  郑士毅见皇帝目光投向自己,连忙上前禀告:

  “陛下,廷杖之刑向来只有施加于四品以下官员,从无对阁老、尚书用此刑罚。”

  朱由简怒道:“朕的皇兄在位时,你们也是如此么?”

  他的意思是那时候阉党握权,可是严刑惩治了许多不配合的官员。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