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四回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一)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回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一)

  皇宫地下储藏室,就在众人呆若木鸡神魂颠倒之际,国王来了一个神助攻:“那个玉璧就是传说中的和氏璧。”

  一听是传说中已经失传的和氏璧,立马咕噜咕噜倒了一大片,他们不是简单的倒在地上,而是在地上连滚带爬的冲向和氏璧,速度之快恐怕后世的飞人博尔特都要自叹弗如,他们眼里只有和氏璧,其他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目光充满了贪婪和兴奋,到了和氏璧面前,众人非常默契的围成一个半圆的弧度,以王景弘为中心,慢慢向和氏璧逼了过去,就像一群色狼将一个少女逼进断头巷子的情景,把国王吓得倒退两步:天,原来斯文是有底线的啊!怪不得祖先千叮咛万嘱咐,泄露和氏璧的存在就是整个家族在这个星球上消失的开始,好可怕!

  和氏璧,在战国时期就值15座城池的无价之宝,成语“价值连城”就出自于和氏璧,现在,和氏璧就这样赤裸裸的出现在众人眼前,离它两米就能感受到它的温柔,温暖如玉,说的就是玉石具有的温柔性,当然咯,那些低端的、劣质的玉石不在此列,你要是拿后世满大街几块钱一个的玉佩来比较,还能说什么好呢!

  和氏璧没有任何的、那怕是一点点的瑕疵,人类在和氏璧面前,显得渺小、自私、贪婪和污猥,“白璧无瑕”的成语同样出自和氏璧,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

  成语“完璧归赵”也是出自和氏璧。

  王景弘站在和氏璧面前浑身颤抖心潮起伏,能够见到这不世的国宝同样难于自己,心里的激动可想而知:不枉穿越一场。

  两世为人的王景弘尚且如此,其他人的表现可想而知。

  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像。

  话说东周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见凤凰栖落青石之上(古人曾有“凤凰不落无宝地”之说),于是他将此璞石献给楚厉王,经玉工辨识认为是石块,卞和以欺君罪被刖左足。

  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以前罪断去右足,至楚文王时,卞和抱玉痛哭于荆山下,哭至眼泪干涸,哭出血泪,此事传到楚文王耳里,楚文王感到奇了怪了,便命人剖开璞石,果得一块没有任何杂质的美玉,经良工雕琢成璧,为了纪念卞和,楚文王将这块璧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篇》)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在一次偶然中,得到了这块楚国丢失的名贵宝玉——“和氏璧”,太美了,赵惠文王喜欢得不行,去到那里都不离身,冲凉上厕所有没有放下倒是没有听说,但赵惠文王到处炫耀是事实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