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二十四回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一)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呢!”,说完叫手下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心想,秦昭王经常出尔反尔,信用在各诸侯国君王里是最低的,相信秦昭王的话还不如相信青楼女子的誓言,这回可别上了他的当,否则还有何颜面活在世上!

  想到这里,蔺相如心生一计,开口对秦昭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至有名的宝贝,赵惠文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和氏璧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和氏璧,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隆重的接受和氏璧仪式,才能显示出和氏璧的尊严和珍贵,这样我这才愿意将和氏璧献上。”

  秦昭王本不愿意,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命人送蔺相如到驿站休息。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到了驿站,看看左右无人,立即命令一个手下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模样,将和氏璧用绢包好藏在身上,偷偷从小道跑回到赵国,至于秦昭王会不会把他煮来吃了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这时代的士人将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

  等秦昭王发觉上当已经太迟,后悔不及,想起兵攻打赵国,赵国已经在军事上作了准备,并且与周边的诸侯国建立了同盟,打,肯定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胜负难料。

  秦昭王在十分恼怒之下,曾经动了杀蔺相如之心,但冷静后一想,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约定俗成不能由我来破坏,杀了蔺相如于事无补,反而有违道义,这时候就显示出一个雄才大略君王的胸襟,蔺相如得以“完璧归赵”,成就了事业的巅峰,被后世奉位美谈载入史册。

  对这个历史事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历史记载是出于统治者贬秦的需求,刻意夸大了完璧归赵的意义,实际上在这个事件中,无辜的是秦昭王,既没有违约,也没有为难使团,反而是蔺相如违约,为日后秦赵交恶留下了祸根,也为秦国日后攻打赵国提供了借口。

  得失,得失,历史上又有几人能看清!

  秦统一整个华夏之后,秦始皇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天下第一宝贝---和氏璧,到了秦始皇手里,和氏璧便失去踪迹,从此再也无人见过,后来不管是史书记载还是民间传说,基本上属于杜撰和臆想,缺乏事实依据,其中史书有一个记载言之凿凿,上面记载秦始皇得到和氏璧之后,命工匠将和氏璧制成御玺,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为皇帝的玉印,秦灭亡之后,这块玉印成为了各路英雄豪杰争抢的目标,几经辗转,最后失踪于唐朝,令人唏嘘!

  据后世的专家考证,玉印是有的,但不

  是和氏璧制作,而是来自西域的蓝田玉制成,至于和氏璧,白痴都不会在上面留字,更不可能改造,和氏璧本身就是巧夺天工无与伦比的艺术品,上面更加承受了无数的华夏文明、文化、和自强不息精神!

  终于亲眼看到和氏璧,王景弘感慨万千:绝对是无价宝,15座城池并不能真正显示他的价值......

  ()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