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一回 秦归!秦归!(二)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一回秦归!秦归!(二)

  冲动虽然很快平复,但这种想法时不时从心底涌出,结果是在不久的未来,明帝国派出了一支精干强悍的陆军前往欧洲,在海军的配合下,控制了几个关键节点,保护陆上的香料通道和丝绸之路,最后导致欧洲的科学先驱被华夏囊括,奥斯曼帝国比历史上弱了太多,只能成为地区强国,对世界的影响聊胜于无!

  对华夏的商人来说,这条路是通畅的,最后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协议,持明帝国护照的商人、公民所进行的商务活动不受奥斯曼帝国的法律约束,重点是免税,免检查,这是后话。

  皇宫会客室的交流继续进行。

  秦归:“古里周边的部落都是原住民,他们是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他们眼红古里的位置以及从香料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总想着不劳而获,战争从我们家族到古里站稳脚跟,慢慢开展香料贸易以后开始,大概是我们到古里的第三十多年左右吧,具体的时间没有记载,这些土著部落人口不多,装备简陋到令人哭的地步,没有任何的战术,部落之间又不团结,每次战争,每次冲突都是以我们的胜利而结束。”

  对于这一点,众人没有任何的怀疑,要是失败了,那怕是仅仅那么一次,也就没有现在的古里王国了。

  秦归:“我们获得战争胜利后便与那些部落谈判,维持一段时间的和平,赶尽杀绝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需要他们的人口,我们需要他们的人力资源,每次战争结束,就有一批土著居民迁居到我们这里,成为我们的公民,而那些部落则成为了我们的代理人,帮我们向印度半岛内陆收购香料和农产品,当然,我们给他们的报酬是很高的,希望他们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共同进步,维持地区必要的和平。”

  这种策略,这种手段得到众人的认可,纷纷点头赞许。

  秦归:“可惜事与愿违,每过上二三十年,等部落达到一定的实力的时候,战争不可避免再次爆发,周而复始,就这样维持了一千多年。”

  听到这里,众人唏嘘不己,难于明白这些土著的目的,打不过还要打,每次都是大败亏输,难道这些部落不长记忆。

  只有来自后世的王景弘清楚,这是一种文化的冲突,除非完全融化,否则再过一万年都不可能停止战争,就像后世的以色列,在中东地区与周边的国家的关系一样,无法调和。想到以色列,王景弘突然发现,古里王国与以色列非常相似,也是在周围的王国包围中,也是仅仅占有一偶之地,也是靠一己之力抗击远比自己人口多得多的邻居,也是一样压得周边部落动弹不得,何解?只能用文化、用智商来解释。

  秦归:“来自陆上的威胁不算特别大,我们应付起来还是游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