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回 适应性训练(五)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巷战是弱者对付强兵的最佳选择,但所有人都心如明镜:巷战是一部真正的“绞肉机”,是屠宰场。不管胜方败方,损失都是非常惊人。

  想想,当一整座城市都在尖叫,你有听过比这更毛骨悚然、更撕心裂肺的哭诉吗?

  想到巷战,王景弘陷入深深的回忆中,后世二战时期的莫斯科保卫战,毕竟离王景弘的那个时代太过遥远,所有信息只能通过回忆录,电影电视,小说等了解,相当片面,而且没有直观感受,但仅仅这些,已经震撼人心。

  而发生在二十世纪末的格罗兹尼城市攻防战却是作为旁观者,至今记忆犹新。

  “格罗兹尼”在当地方言里就是“可怕和残酷”的意思,意味着这个车臣的首府注定将成为嗜血之城。

  1918年才建立的格罗兹尼城,是按照作战要塞来设计的,城内堡垒密如蛛网,易守难攻,这里爆发的两次巷战,堪称越战后最血腥的战役。

  1994年后,它因“让俄罗斯军队战栗”而闻名于世。

  1994年,第一次格罗兹尼城市攻防战,俄罗斯军队吸取了莫斯科保卫战的经验教训,一开战就勇往直前,坦克装甲车一举杀进格罗兹尼市中心,满以为可以轻易解决战斗,没想到好进不好处,一个千余人的作战团全部陷在城市里动惮不得,最后仅剩下一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离开;进入市区的26辆俄军坦克被车臣武装击毁了20辆;俄军的120辆装甲车也损失了102辆;车臣武装甚至将俄军死尸垒成沙包当作街头碉堡——死去的士兵丧失了最后的尊严。

  第一次巷战结束5年后,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再次打响,这次巷战发生在1999年12月25日至2000年2月,俄军吸取了上一次巷战的教训,大帝总统亲自下命令调集了一万余名特种部队成员,这其中绝大部分是狙击手和神枪手,而俄军这次采用了以分散对分散,以小组对小组的作战方式,不再采取常规部队大规模进军作战方式。这样有史以来一场由俄罗斯特种兵对阵西方国家特种兵的作战开始了。

  这次俄军特种兵基本是5个成员一组,携带便携式肩扛制导导弹,最新式远程火箭筒跟两位以上狙击手,并随时呼叫空中武装直升机跟歼击机支援作战,不分日夜的不停作战,一个小组执行24小时战斗任务,然后轮换,经过惨烈的搏杀后俄军一万余名特种兵阵亡了8173名,而俄军消灭这些西方国家特种部队成员,(在俄军称雇佣军)总数也达4000余名,附带车臣叛军总数一万余名。这次作战俄军最后获得胜利,但也仅是一个惨胜,与车臣叛军的伤亡比是一比二,与车臣雇佣兵的伤亡比是二比一,足足两个月不停的战斗,差不多每天都有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