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四回 风萧萧(八)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回风萧萧(八)

  告别了碎叶城,第一集团带着边关军民的殷切期待和依依不舍,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征途。

  中亚,匈奴的版图,起家之地,自从匈奴被汉帝国击败后,经过一千多年的动荡,走过了艰难的岁月,各路王者,各路诸侯来来去去如昙花一现匆匆过场,留下支离破碎的现状,直到明帝国的崛起,在明帝国的庇护下,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

  一路前行,第一集团受到所有部落的热烈欢迎,几千辆战车,前后延绵十多公里,浩浩荡荡,这次跟随第一集团踏上征程的,只有商团的考查人员,以及很少的商品,因此对途径的部落全部都是过门不入,与第二集团大相径庭。

  军队的纪律决定了战斗力的高低,一路上除了宣传队带头拉歌和喊口号之外,寂静无声,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就是此时的写照,无声,沉默,给各部落的震撼更甚,杀气喷薄而出,飞禽走兽争相逃亡,碎叶城的驻军已经给他们无敌的感觉,看见第一集团,终于明白,什么叫做边防军,什么叫做野战军。

  总部的战略,第一集团就是去打仗的,就是去露肌肉的,一出国门,便将最强大的实力展现出来,飞艇,铁甲战车,野战火炮,头盔,防弹衣(应该叫做防箭衣更为妥帖,除了明帝国,其他国家还没有热兵器)应有尽有,一个个恍如太空战士,不,是天兵天将。

  中亚,资源匮乏,环境恶劣,人口稀少,一是因为长期的战乱,二是因为产出不足以养活太多的人口,加上卫生条件和医疗水平的底下,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口只能自然淘汰,看到这些,第一集团指挥部成员唏嘘不己,心里暗暗佩服明帝国高层将中亚拒之门外的高明,接纳了中亚,其他方面不知道,将明帝国的生活水平拖下一大截是板上钉钉的事。

  用王景弘的话说:世界的秩序建立在不同的等级之下,明帝国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实现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之间的完全平等,保持明帝国、华夏民族始终站在世界的顶峰才是明帝国军队的使命。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荒凉,衣不蔽体,脸有菜色,彷徨无助就是部落村民的现实写照,他们没有历史记录,他们不知道过去,对现状麻木不仁,对未来......算了,他们根本不知道有未来,他们只知道有了明帝国的保护,不会再有战争。

  骚年,真的想多了,没有波斯的入侵,战争并不会远去,部落之间的战争将更加残酷,为了不多的资源,争夺更为血腥,失败就意味着亡种灭族。像这种内部之间的纷争,自己开启的血肉屠场,明帝国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壁上观!非常不幸的事实是,历史的发展又一次被王景弘言中。

  虽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