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回 哇塞,挺溜的!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慢慢就失去了第一代的开拓精神,到了第三代,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是他们天生就有的,结果是这一代人既不好好学习,也不愿意经营,到处惹是生非,最后变成了纨绔子弟,没落只是时间问题。”

  马和的分析非常透彻,众人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不知不觉间认同了王景弘的理论,计划就这样出台。

  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于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17岁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华夏,历时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深厚友谊。

  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了17年,访问了华夏的许多城市,他们从东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世闻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画。

  接着,他们经玉门关看到了雄伟的万里长城,被人类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所征服。

  穿过河西走廊,终于到达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这时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们离开祖国已经过了四个寒暑!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并向大汗介绍了马可·波罗,大汗非常赏识年轻聪明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携他们同返大都,并且委任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

  马可·波罗非常聪明,在语言方面极有天赋,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在他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辽阔与富有让他震惊,以为到了天堂。

  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他每到一处,总要详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回到大都后,又详细地向忽必烈大汗进行了汇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17年很快就过去了,马可·波罗思乡日重,越来越想家,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名叫阔阔真的蒙古公主从泉州出海到波斯成婚,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大汗答应了他们。

  完成使命后,他们辗转回意大利,1295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四载的亲人身边。

  他们从华夏回来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从东方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同年9月7日不幸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西方地理学家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最早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欧洲打开了上帝视觉,其功绩永世长存与日月同辉!

  刘辉一行来到王宫,向教皇,国王以及众大臣敬了一个明帝国军礼,国王走到刘辉面前伸出双手,两人热烈的拥抱,意大利方面一早就知道明帝国废除了跪拜之礼,因此对刘辉行军礼不以为意。

  国王:“欢迎明帝国的朋友,你好!”

  哇塞,国王的汉语讲得挺溜的......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