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六回 悲催的拜占庭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六回悲催的拜占庭

  宗教改革的春风吹到拜占庭帝国,君士但丁堡是一片欢腾,君臣额手相庆。

  拜占庭帝国一直都是王权社会,教廷在王权的压制下苟延残喘,拜占庭帝国传承了罗马帝国的好战精神,到处征伐,没几年就将整个欧洲纳入控制中,成为拜占庭帝国旗下的诸侯国。

  这种状况一直维持了差不多一千年,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涌动,关键是拜占庭帝国与各诸侯国政教不统一,矛盾不断发酵堆积,只是在拜占庭帝国的强大军事压力下,各诸侯国敢怒不敢言。

  拜占庭帝国实行的是王权政治,教廷的权力受到极大限制,而其他诸侯国实行的是政教合一制度,教廷凌驾于王权之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共存于一个王朝,在世界上仅仅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现在的拜占庭帝国,另一个发生在华夏周王朝的春秋时代。

  表面上两个帝国的制度差不多,实际上截然不同,拜占庭帝国是王权与宗教之争,而周王朝是不同的执政理念之争,当时是真正的百花齐放,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层出不穷竞相争艳,导致的后果是进入到战国时代,各国不断攻伐,兼并弱小国家,最后是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完成了朝代更替,功盖千秋!

  拜占庭帝国的统治维持了上千年,直到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两个帝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应验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的谚语,随着战争的持续、僵持,拜占庭帝国的实力逐渐削弱,对诸侯国的控制越来越力不从心,内部离心离德,矛盾浮出水面。

  当意大利王国与法兰西帝国宣布,不再以拜占庭帝国马首是瞻的时候,拜占庭帝国君臣还以为是愚人节开的玩笑,戏谑的问了一句:你们是认真的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上上下下开始慌了,这不是要老命嘛,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已经耗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而且看不到有任何胜利的曙光。

  背后的这一刀来得飘忽突然,令拜占庭帝国上下措手不及,痛,痛彻心扉,想报复发觉力不从心,那个恨啊,恨入骨髓。

  接着英格兰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地利帝国等中欧和西欧国家随风而动,全部脱离了拜占庭帝国的控制,只在名义上还保留着最后的一块遮羞布。

  到后来,只剩下东欧的保加利亚,波兰等小国弱国还在支持,不得不之下,拜占庭帝国一步一步收缩防线,慢慢只剩下君士但丁堡一个城市在苦苦挣扎,以现在的实力回到欧洲,最好的结果就是寄人篱下。

  眼看就要城破人亡,大夏即将坍塌的关键时刻,迎来了明帝国联合远征军,这才给拜占庭帝国续了一口气,躲在城里偷偷的舔布满全身的伤口。

  拜占庭帝国君臣在总结过往历史,讨论成败得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