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回 依依惜别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概念,来来去去就两句话:能不能不走?什么时候回来?

  他们的淳朴令官兵们感动,他们把官兵们当成是自己的子侄辈和兄弟姐妹,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礼物,最好的食品送给官兵们,搞得官兵们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最后还得政府出面才平息了这个风波。

  这种军民鱼水情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管是那个时空,仅仅出现在华夏,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无敌,并不完全出现在字面上。

  各国也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感人场景,华夏古代就经常发生,其实老百姓并不是真正认同国家的军队,只是感激军队将他们从战乱中解放出来,可以过上和平的生活,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不祸害老百姓的军队就认为是一支好军队,就这么简单的要求,世界上就没有几支军队能够做到。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新型的人民军队是什么样子?人民子弟兵是什么样子?当发生自然灾害,老百姓彷徨无助之时,人民军队来了,重新燃起了希望,绝望中突然有了主心骨,这种感受无法形容,有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激!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是最好的写照,这是一条红线,同时也是一条信仰,根植于每一个官兵们的骨髓里血液里。

  看到这样的情景,安荣生包含热泪,王景弘同样双眼泛红,毫无疑问,在王景弘的心目中,军队的改革是一切的基础,只有建立一支无敌的人民军队,其他的改革才可能一步一步推进,而军队改革的基础就是文化,有文化的军队才能明白为谁而战!

  安荣生:“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真的被感动了,这样的军队就是在梦里都不敢想,现在却活生生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更感欣慰的是,这支军队还是自己的军队,天,王督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真想把你的脑子掏出来看看,你太伟大了。”

  王景弘:“学习文化,让官兵们明白事理,知道为谁而战,加强纪律性,令出必行,这些都不是我的创造,我可不敢有贪天之功,曾经有一位伟人,团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华夏民族万死不辞,解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毫必夸张的说,这个伟人以一己之力,挽华夏于将倒的狂澜之中,功盖千秋,人民军队就是这个伟人创造出来的。”

  说到这里,王景弘的表情异常严肃,目光看着遥远的东方,眼里充满了敬仰,比原住民看到飞艇部队还要虔诚。

  安荣生痴痴的看着,从未想过王景弘说起一个人会有这么大的反应,酷,太酷了。

  对这些,安荣生知道不能问,就是问了也不会有结果,只是在心里能够感受到,王景弘说到解万民于水火之中时,身体不自觉的微微颤抖,也许,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痛苦与王景弘口中的那个华夏民族经历的痛苦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眼界开了,看问题更加深刻和透彻,与国家民族的苦难相比,个人真的算不得什么,看看现在的高丽和本子就明白。

  不对啊,从王景弘的片言只字里,可以感受到王景弘对本子的仇恨,难道是本子曾经对华夏民族做过天人共愤的事?

  看到安荣生满脸的纠结,王景弘开口道:“不要想太多,很多事都不会再发生,也不可能再发生!”

  轻描淡写却又坚毅如铁......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