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回 天啊,可能吗?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大发现,重大发现!华洲大陆南端近海的一座山以及这座山周围的平地,发现铁矿石,发现铁矿石,就在表面,漫山遍野都是,经过专家化验,其品质之高,相当于明帝国内陆经过第一轮冶炼后的初级品。”

  这条爆炸性信息将所有接触到的人,震得两腿发颤哑口无言:漫山遍野,品质无敌,而且还是在地面,那地底下得有多少?不敢想象。

  内阁收到这条信息的第一时刻达成一致意见,然后绕过太平洋舰队直接给这支勘探队下达命令:“放弃其他工作,全力探明铁矿储存量。”

  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可见这条信息的分量有多重。

  接着又给太平洋舰队下达一个新的命令:“控制开采规模,所有的开采计划必须得到内阁批准。”

  钢铁厂的建设得到了内阁的批准,想不让开采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控制规模是怕太平洋舰队将所有的开采权卖了。

  王景弘看到内阁的命令只能摇头苦笑,这帮傻逼,更大的矿藏还在后面呢。

  太平洋舰队只是给这支勘探队发了一条信息,上面只有两个字---坐标。

  言简意赅。

  发现高品质大型铁矿石的消息在明帝国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主要精力放到华洲大陆。

  商团总部首先做出反应,决定将计划分三期完成的钢铁城建设,一次性投入同步完成,开玩笑,看到大块大块的肉,你还准备慢吞吞的吃?就不怕被人抢了,同时暂停了内陆两个大型钢铁厂的建设,将资源集中到华洲大陆的钢铁城。

  内阁在发布两条命令的同时,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部门,负责华洲大陆资源的规划,这个部门集中了众多各行各业的专家,目的使明帝国所有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其中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将钢铁厂全部搬到华洲大陆,还是只搬一部分?一部分是多少?这个关乎到复杂的经济学计算,首先要建立数学模型,要使数学模型做到最客观,牵涉到非常多数据,真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拿出来的。

  比如明帝国内陆建设所需要的钢铁,到底是从华洲大陆直接运输来得科学,还是从华洲大陆运输铁矿石到明帝国内陆,再经过当地的钢铁厂进行提炼更科学,恐怕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就算是那些企业家,也要在实际运作中进行调整。

  对这个问题,马和根本没有发言权,它只知道原时空的大概做法,具体到理论和数据,真心欠缺。

  最后还是张欣提出了解决办法:“不管是采取哪一种策略,政府唯一能做的是谨慎审批控制规模,具体则由市场自己调节。”

  这个办法好,这个办法妙,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因为决策错误造成的巨大浪费,像那些使用单位,他们不会理会这些钢铁是哪里生产的,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