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二章:祸起庆真观_晋末征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了鲁胜的话,她倒是放心了不少,再次劝慰起小姑子。

  “对了,妹妹,嫂子看这天色还早,要不咱们去一趟庆真观吧?”

  裴陈氏觉得都因自己多嘴才惹了祸,也不知说什么才能让小姑子宽心,只好把希望托付给了神明。

  见裴璎有些心动,裴陈氏赶忙继续道:“不是都说那里有个道长很神通吗?不如咱们也去拜一拜,请神仙保佑一下妹夫。”

  裴璎闻言,觉得当下能做的事情也只有请神明保佑了,因此也便点头赞同。

  若不如此,又能如何呢?

  庆真观位于城南,距离城南的迎薰门不远,是一座前几朝留下来的道观。

  道观,以由右自左的书写方式来看则是观道。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道作为一种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需仰望,故借观。

  道观之地,乃窥测无上天意之所,因而有“道观观道”之说。

  道教的宫观分两种性质:一是子孙庙,二是丛林庙。

  子孙庙由师徒之间代代相传,庙产可以继承,有专属的门派。其他门派的道友可以暂时居住,但不能插手庙务。

  丛林庙则不允许收徒,庙产也不能继承,属天下道众共同所有。

  另外,丛林庙一般不分门派,凡是道教的法裔弟子都有权居住、管理庙务,也有权被选举为当家人。

  庆真观就属于丛林庙的性质,其当家观主是一名姓李的常住道人。最初,庆真观的规模颇大,是一座由众多的建筑群所组成的大型道观。

  然而,随着朝代的更迭,战祸兵乱下的庆真观早已没有了原本的模样,规模上也缩减了许多。

  如今,三门六柱的冲天石坊还伫立在道观的最前方,只是坊额上那“观星门”三个字已经模糊不清。

  石坊后面是前山门,那是一幢五开间的木结构建筑,重檐歇山顶,外观对称协调。

  大门上方挂有匾额,“庆真观”三字是本朝的书法大家所题,笔锋苍劲有力。

  山门后面是“三清殿”,三清殿是庆真观的主殿,也是唯一的一座大殿,重檐歇山顶建筑,显得高敞大气。

  裴璎到荥阳后听说过庆真观,但她从没有来过这里。

  信奉是一种执念,这种执念从古至今便有,并逐渐演变成向虚无祈求人生的痴迷。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贾生》中的两句诗。

  裴璎自然不会知晓数百年后的诗词,但她却知晓孔夫子的那句“敬鬼神而远之”。

  故此,裴璎没有什么信奉,更没有什么执念,能来庆真观就是为了求个安慰。

  庆真观位于荥阳城中,本就缺乏了高山深谷处那种道观的神秘感,再加之规模的日益缩小,导致道观以往的香火并不旺盛。

  不过,自从李道长被推举为观主后,庆真观不仅香火日渐旺盛,就连到信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