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5页_予我千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戍营中的殿下、晋煕郡鄂王府上的王爷、南境大军阵前的将军……今已皆成过往。

  如今,他口中的这一声“陛下”,牵动着无数的亡魂与白骨,冀为连年不休的征伐、为受辱已极的兵卒、为苦于战火的百姓,画上一个重重的句点。

  不远处,谭君手捧晋帝禅位诏书,率文武于阶下列拜。

  朝阳光芒万丈,气势磅礴地倾泄而下,毫不留情地将宫城中的每一寸暗处都照得透亮刺目。

  男人站在这朝阳下,容貌如朗朗清月,身形如劲拔青松,清晰地落入众人眼中。

  他看向谭君,谭君亦回望向他。

  这一刹,二人仿佛重回当初森冷潮湿的刑狱中。

  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权势滔天的、心狠手辣的鄂王,被抽灭威仪,被抽毁尊严,被抽断硬骨,就在谭君的眼前,应声跪倒在地。

  谭君脚尖停在他膝前数寸处。

  “当年郑文襄公因得罪王爷,竟被王爷迫害至死。臣今想问一问,这些年来,王爷悔不悔。”

  狱吏们持鞭,无声立望。

  男人抬手抹去嘴角的血,盯住谭君,吐出两字:“……不悔。”

  谭君将他看了半晌,然后无言转过了身。

  料想老师若泉下有知,今闻此言,必亦无悔于当年。

  ……

  建初十五年春三月,谭君为久病的老师誊抄奏折,送入都堂。那封奏折,是身为端明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的郑平诰第三次衔领朝中文臣,谏请皇帝早日立储的议章。

  毫不意外地,这封奏折激起了皇帝的盛怒。皇帝传召郑平诰入觐,二人在崇德殿内颇起了一番争执,而这一番争执之激烈,事后便连外朝众人都有所耳闻。

  据传当日,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将这本奏折狠狠砸在郑平诰脚下,问说:“你三番五次奏请朕册立储君,是为何心?”

  郑平诰跪着,答称:“陛下膝下诸子早非幼儿,陛下久不立储,宫内不平,国朝难安。”

  这话说得无一分委婉,立时便叫皇帝又变了脸色。

  皇帝沉了沉气,道:“朕这六子,你与众臣欲推立哪个?”

  郑平诰答:“四皇子天资出众、文武拔萃,可堪重任。”

  皇帝沉默地觑着他,一字不发。

  郑平诰又道:“陛下心知肚明,又何必问臣。除四皇子外,陛下其余诸子皆极平庸,任是册立哪个,都难服众。而陛下若有立他人之意,又岂会迟迟不下诏?陛下既不愿立其余诸子,又何故不立四皇子?”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