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三九章 封国_恶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不亦乐乎,可是对方的后裔却在己方求学?

  听上去这件事情非常地荒唐。

  但仔细一想,这似乎有符合了那些世家门阀一贯的风格: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说明了一件事:董在三年前,自从打完了弹汗山会战之后,就已经获得了世族的认可。当然了,如于荀攸夏侯渊都很是曹操地重臣,自然不会有贰心。可这并不代表,他们身后的家族会允许他们不计后果的蛮干。打到了如今这种程度,关东世族也必须要考虑出路。

  董问道:“军师怎么说?”

  董冀不动声色的回答:“军师说,随他们玩儿吧。这是好事!”

  “既然如此,那你也不要声张。不过要多留心一些这些人,关注他们地一举一动。另外。给我加紧查询宫孙的来历……娘的,你那姐姐,如今不晓得有多少头狼,都红着眼睛看呢。”

  董冀一笑,躬身应命。

  这是泰平二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农历腊月三十。

  过了今天。就要进入泰平三年。一眨眼的功夫,刘辨登基。已经快有三个年头,时间可真快啊。

  满朝文武,汇聚一堂。

  董心里很轻松,跪坐朝堂之上,等候刘辨上朝。

  如今,他不仅仅是三军大都督,同时还担当着光禄勋和司空的头衔,无人可以和他比肩。

  以不过三十三岁的年纪,已经位极人臣。

  这在朝堂上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董也没什么事情,实际上也不可能有什么事情。因为这政务大都是有承明殿掌控,一应大小事情,在上朝之前就解决完毕。朝会,其实就是一种形式,所有人对此也都心知肚明。手插在大袖里,虽是跪坐,却依旧显得鹤立鸡群。

  也难怪放眼整个朝堂上,怕是再也没有人,能如同董这样可怕的身高了。

  刘辨这两个月也是非常地开

  不管怎么说,佛教能够立足中土,终归是一件好事情。

  中常侍杨谦站在丹陛之上,尖着嗓子高声喊道:“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话音未落,从朝班中走出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匍匐行礼之后,恭声道:“启禀万岁,臣有本奏。”

  “有本呈上!”

  董认得这男子,是一名宗室子弟,名叫刘祯,表字公干,是兖州东平国人。

  其父刘梁,曾拜尚书令,野王令。是灵帝初期的一位有名大儒。因当时世人多以利益而交往,以邪曲而相党。于是著书《破群论》,在党锢之禁和十常侍横行时,具有很大地影响力。

  而刘祯本人,也颇有才华。

  今年郑玄在北海国讲学时,点评出建安七子。这刘祯也位列其中之一,同时也是继董之后,汉室又一五言句大家。著有《公燕诗》,虽然无董诗词那般流传甚广,但也非常不俗。

  到长安之后,行为并不彰显。

  他站出来,又有什么事情?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