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 天下兴亡、与我何干(上)_从酋长到球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研好的墨,一支笔横放在笔架之上。

  雪白的纸上没有一个字,连一个墨点都没有。

  赵士桢就这么静静坐着,坐了一夜。

  这不是第一夜如此这般。

  从收到那两支火枪作为礼物之后,他便常常这样坐在书房,已有一月时常。

  他不是不知道如何下笔,而是不知道为何下笔。

  一个月前,这些古怪的使者送来了火枪,交流了几句。

  赵士桢很清楚这些人为什么会找到自己,火枪只是为了打开贸易的大门,至少有个机会。自己恰好是国内为数不多重视火枪的人,找到自己也无非是通过自己这个中书舍人的身份,在京城制造一些机会。

  可以说,这是投其所好。他也愿意被投其所好。

  火枪乃是军国重器,从这里作为入口,想要获得贸易,看起来是个两全其美各有所得的好事。

  只是看了几眼施放,便知道这是好东西,可以说对方找对了喜欢的人,却没找对可以办成这件事的人。

  这些人目的不纯,赵士桢很清楚。无非就是靠着火器犀利引起宫中注意,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开市贸易。

  正常来说,不管目的是否纯正,对大明来说犀利的火器总归是有用的。

  一旦推广,用之京营,可以壮居重驭轻之势。广之边方,可以张折冲御侮之威。每年可以节省下的银两和一些隐性的威慑导致的支出,加在一起少说也要几十万两。

  若是几年前,赵士桢一定脑袋一热,便奋笔疾书。

  可现在,他已经不敢动笔,也不想动笔再去写这些东西了。

  因为现实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让他明白什么才是真实的世界。

  也或许他早就明白,只是装作不明白。

  六年前,他那时年近五十,却仍旧热血满坡。

  尝试制造了迅雷铳、鲁秘铳、改良了防虏铳车,急不可耐地上书诉说火器的好处。

  然而上书不过一月,各种嘲笑的流言蜚语就布满了京城。

  其一,你赵士桢就是个靠写字这种旁门左道的东西做的官,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幸臣。其二,你弄出这些东西就是为了进身之阶,目的不纯,小人。其三,你一中书舍人你管火器还琢磨要造攻城防守用的铳车,你意欲何为?

  然而凡事有热血支撑的时候,总会不知疲倦不惧流言。

  面对流言嘲弄,赵士桢充耳不闻,继续上书,继续作死。

  半年后,他又考察了工部的兵器制造作坊,写了另一篇奏章。

  经过考察,他发现每次铸造完大炮,试炮的时候总会炸膛,而每次炸膛之后又可以填写一份报表多要一些钱。

  所以他认为,大炮每次试炮都炸膛,既有技术不过关的原因,也有那些制造作坊的人故意而为的影响。如果不炸的话,那就没办法搂钱,你不给他钱,他就让大炮炸膛。正所谓“需索不遂,故意损伤”。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