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2章 如飞船只却太慢(第一更 请订阅 投_带着系统来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半轴。

  此乃我大唐工业最先进的技术展现,这速度,漂亮,小易有本事。”

  毕构给旁边的人讲,李家庄子的技术就是大唐的技术。

  宋璟表示服气,至少他不清楚怎么制作出来的,此船的速度是其他船的许多倍。

  他盯着船:“打水战,敌人的船只根本来不及调头,在水上运输物资,其他船只望尘莫及。”

  另一边的岸上,李易举着望远镜摇头:“太慢了,四个人羽林飞骑一同做功,十节都不到。”

  李易嫌弃,太慢了,海上的帆船,风向好时满帆,速度都比现在看到的快。

  李易发现小船速度在八节左右,即十三四公里每小时。

  换上别人来踩,能保持十公里每小时就不错了。

  主要是整套驱动设备已经很沉了,不是柴油和汽油发动机,船身由竹子制作。

  在长江上,顺风顺水情况下,螺旋桨船的速度优势体现不出来。

  “回头再加个齿轮组,不知道这钢能不能承受得住。”李易知道怎么可以提高螺旋桨的转速。

  脚踩一圈,螺旋桨转十圈,和脚踩一圈,螺旋桨转三十圈,速度绝对不同。

  与自行车的变速齿轮一样,前面放最大的,后面放最小的,只要有力气蹬,链子承受得住,速度就快。

  又看几眼,李易回去重新设计图纸,送去工坊。

  李易不怎么满意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却与神迹无异。

  他们不去想帆船顺流而下的速度,他们看到的是新的船在逆流中的速度。

  顺流抱个木头漂难道不行?关键是顶着水上,飞起来了。

  打水战,同样是远程攻击,新船始终可以强占上风头。

  “怎样能抢来一艘船?”伯讹惦记上了,想弄清楚原理。

  轮船已经知道,还亲自踩过,结构简单,难的是怎么想到的。

  刚刚看到的小船,没有桨、帆、轮子,水下冒水花,上面那样踩,下面的水花咋冒出来?船为何向前航行?

  一连串儿的问题在伯讹的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

  伊辛巴用手搓搓脸:“只要他们放出来给别人用,我们租一个搬上岸看看。”

  “此物不可叫人学去。”宋璟看到了外邦的使臣,尤其是突厥和吐蕃的使臣,他要保密。

  “老夫相信,给他们带回去,他们也造不出来,金属强度不够。

  用倒模的方法能够铸出来同样形状的东西,组合到一起,就用不了。

  蹬两下,把齿轮给磨没了,过两天你看到自行车的车链子便知晓。”

  毕构相信这东西不好仿制。

  “你去问问李易,可不能叫人学去了。”宋璟还是不放心。

  “老夫现在便去。”毕构无奈,带两个人溜达去桥那里,问就问。

  其他使臣们各怀心思,有河流的地方,比如说日本,他们希望获得相应的技术。

  最快的前头人员已经从日本赶来了,告诉使臣,很快大队人马会抵达。

  要在大唐进行交流、学习。

  驻大唐的日本使臣把资料进行整理,凡是李易发明的利农工具,他们都画好图纸,还有制作出实物,等着找机会送回去。

  别的地方的使臣干着同样的活儿,包括契丹和渤海。

  契丹额外知道了怎么制造另一种适合在山地跑的雪橇,李易教,双方关系好。

  当然,关系再好,热气球的关键技术也没有。

  今天第一更。感谢兄弟姐妹们的订阅、月票、打赏、推荐、收藏!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