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章西夏中央军_金圣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辖,人数大致在七万左右。

  河曲两监军司与中央六军,共同组建成了夏国首都附近的驻防军事力量。

  河曲兵在夏国的地位就相当于清朝时通州大营对北京一样重要,属于皇权保障,国家基石,是不能随便动的。

  否则一旦出现意外,会对兴庆府造成严重的危险,所以这也是李纯佑等人不赞同嵬名令公调动河曲兵的原因。

  毕竟夏国还没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夏国高层可不敢放松兴庆府周边的安全。

  要是河曲兵调走了,北方没挡住金军,或者金军突然突破夏国的外围防线抵达河套平原,那对夏国来说会是一场天大的灾难。

  没了河曲兵在兴庆府周围守着,让金军在夏国再来一场靖康之变的翻版,那李纯佑都能哭晕在厕所里。

  所以任凭嵬名令公说破天,只要不到亡国的边缘,李纯佑是绝对不会同意让河曲兵离开河套地区的。

  只有河曲兵在,哪怕金军打到河套了,李纯佑依旧有信心坚守住兴庆府。

  若没了河曲兵,夏国兴庆府的三角战略防线就会缺少一环,如此兴庆府的安全就没了保证。

  首先夏国的兵力总体布局便是以京师兴庆府为核心,四面设防、抵御邻邦。

  这其中最重要就是兴庆府周边的三角防线,分别以河曲兵以及中央六军分成三个角,拱卫兴庆府的安全。

  何为三角防线?

  三角防线就是在围绕兴庆府为核心点,以西至北到贺兰山地区。

  以南到灵州,军力部署为十五万到十七万人不等,这个核心战略部署是西夏兵力的重点,也是夏国一支重装机动力量。

  这十七万以中央军六军以及河曲兵的整体军事部署,由此构建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三角形战略防线。

  其中贺兰山兵力部署五万左右,灵州部署兵力五万左右,兴庆府七万左右,从而形成了一条三角线的防御。

  此三角防线说是兴庆府的三道大门也不为过。

  除了兴庆府周边的三角防线之外,夏国还在四方边疆,分别设有四条防线。

  第一条防线属于北疆防线,夏军在黄河以北至午腊蒻地区部署兵力六万防御金国。

  第二条防线属于南疆防线、夏军在黄河以南洪州(陕西省靖边)白豹、安州(西安州)、盐州、罗落、天都山、惟精山等边境沿线部署兵力五万有余,时刻防御东南方面的金军。

  第三条属于东疆防线、是在左厢宥州路部署兵力五万,防御金国山西、漠南以及陕北方面的金军。

  第四条属于西疆防线、是在右厢甘州路部署兵力三万人,防御吐蕃、回鹘等敌。

  因而夏国的兵力部署亦可称之为“内三,外四”,内三角,外四边。

  夏国在外设十二监军司,逐个统驭,重兵驻守防守险关要地,作为外围的地方防御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夏军将军事机动部队的重点布防区域设置在了贺兰山地区、灵州地区、兴庆府地区这个三角型的区域。

  这个军事部署即能同时辐射于其周围的边境线,又能卫护于夏国心脏首府所在,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战略。

  依次部署,这是一种同时即能进可攻、又能退可守的一种灵活性战术。

  更能环绕卫护河东与河西地区,又增强了卫戍边防的力量,可以称之为内外兼顾,调度运筹亦可兼顾左右。

  ……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