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一章 庆历新政第一轮风波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远路的下级州府、县府,路一级的衙门与御史司可以自行处理。

  比如说广西路邕州,也就是后世的南宁市,离开封府两千公里,正常情况下除非是八百里加急,否则普通公文输送往往要一月以上。

  这一来一回那不扯淡吗?

  所以本地县一级的事务,路一级的安抚司、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御史司就能做决断。实在决断不了才会上报,然后再把几个月的事情汇总,过一段时间报一次。

  而且这五监司都有向政制院汇报的权力,地方上还有皇城司,皇城司在路一级同样有镇抚所,镇抚使也负责督查、监督等事务。

  因此除非一路包括所有御史、皇城司的人全都叛变成了贪官污吏。否则正常情况下,一路的高级官员是能够做到互相监督,对下级部门进行严厉考察,不至于因交通问题出现什么岔子。

  等到了七月份,庆历新政就已经初现成效。

  五月下旬考察,汴梁各个部门的内部衙署到六月上旬就出了结果,第一批被处置的官员达到了七百多人。

  其中有四百多人居然是贪官污吏,赵骏查贪腐的漏网之鱼。

  这些人怎么落网的呢?

  很简单。

  对账目就是了。

  公款亏空,如何填账?

  要么造假账,要么想办法补上。

  及时补上来兴许能瞒天过海,可造假账就难了。

  因为以前的官员人浮于事,一来对贪污司空见惯,二来懒得落实政策,一件事情的跟进和了解几近于无。

  考成法下,御史和各衙署的纠察人员就得刨根问底,比如你这账目里哪些不对劲,购买了哪些东西,为什么没看到,钱都去哪了,一查保准能查出问题来。

  结果就是大量贪官污吏落马,这还只是贪官,吏员就更多了。当时全国的吏员数量在五十万以上,宋真宗曾经一次就裁汰亢吏十九万余人。

  而光汴梁京城衙门的吏员数量能达到三四万,不搞贪污受贿的怕是没几个。

  除了开封府和皇城司居然算是比较清廉的以外,其余五十多个部门,就没查出几个干净的吏员。

  要知道汴梁的京官才四千多人,这一下查出四百多贪官污吏,差不多十分之一。

  吏员就更夸张,有问题的怕是好几万人。

  其余三百多个有问题的官员只是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最多也就是罚俸或者记处分,严重一点也就是降职。

  而这些贪官污吏可就要被抓去坐牢。

  一时间朝堂上都炸开了锅。

  不是震惊于开封府下居然藏污纳垢有那么多贪官污吏,而是震惊于波及范围那么大,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百官们纷纷上书,请求停止考成法。

  原因很简单。

  这四百多名贪官先不论,数万吏员可就是个大问题。

  一旦把这些人处理掉,朝廷不仅要停摆,恐怕整个汴梁都要引起巨大范围的骚动。

  最典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