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664章 朱瞻基的稚嫩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土地和资源,不让新兴的国家靠着自己的武力来抢占他们的胜利成果,所以又提出了所谓的现代秩序,包装上文明二字。

  只要不打大仗,他们靠着他们抢夺的胜利果实,发达的人均资源条件下,无论如何他们都能躺赢,属于对他们最有利的方式。

  其实与历史上的明朝是一样的道理。

  占据最肥沃土地的大明,只要求周边的势力安稳即可,因为不打仗对于大明是有利的。

  同样的道理。

  缅甸宣慰司形势复杂,大明又刚刚结束了在暹罗的战事,只要战争规模不超过大明的底线,没有危及到大明的发展,朱高炽并不急。

  等暹罗、真腊两国的铁道修建好之后,才是大明最好的时机。

  当下的暹罗已经残了,彻底依附大明,而真腊东边是占城,右边是大明芭提牙雅都司,北边是老挝宣慰司,南边则是大海,在大明海军的大炮之下。

  等这些地区彻底消化完毕,推行宗藩体系,乃至于改土归流,将是大明在整个南洋真正贯彻宗藩体系,加强治理的时候。

  朱棣内心暗叹。

  自己这个长子,朱棣实在是佩服,佩服其耐心,能忍得住急躁,选择对百姓最有利的发展道路,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品德。

  都知道修建大运河的好处。

  可是怎么修的选择却有很多。

  与朱棣分别后,朱高炽回到了文华殿,不久后,收到了儿子写的密疏。

  朱高炽对于杨溥非常的认可,如果不是杨溥要求儿子以密疏的方式上呈,那么太孙第一次正式的奏疏就会被否决,对于太孙的威信很不利。

  老成持才的重臣,的确是国家之福。

  朱高炽没有公开这封密疏,只是叫来了杨士奇几位大臣,小规模的传阅,他想看看内阁当下的水平,具不具备他的要求。

  杨士奇等人看后,很快得出了结论,不能答应太孙的要求。

  朱高炽露出欣慰的笑容,虽然杨士奇等人的理由不够完善,可是已经够了,朱高炽这才全面的解释。

  “农业是有限的,工业是无限的,工业国的秘密就在这里了。”

  “大明工局自己造一艘船需要十万,从民间商行买一艘只需要五万,但自己造除了铁矿石成本其他附加值是留在内部循环的。”

  “我当然知道海外人力低廉的优势,可是与我内部有什么干连呢?”

  “技术传播了出去,为海外带去了技术岗位,也为海外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代表着外购五万元是全部流失到外部的。”

  “请一定注意,国内的内部循环的利益是社会分配模式,我多年来严格控制海外的工业化竞争,就是为了保证国内这套制度得以施行下去。”

  朱高炽的解释,令几位大臣深思起来。

  制度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了,看你锚定是什么,是国家还是个体。

  朱高炽笑道:“社会资源分配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