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虾仁猪心_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本堂外。

  鼻尖靠墙的岷王朱楩听着里面黄子澄争论声。

  全程撇着嘴。

  神情不屑。

  “酸儒一个!”

  “姑且再忍你个一年半载,等俺明年去陕西岷州卫就藩,这辈子再也看不到你这老货了!”

  到了封国就没人管啦!

  朱楩想想都有点激动,兀自哼起曲。

  “你这混账又被罚站了?”

  身后传来威严而又熟悉的声音。

  朱元璋不知何时站在朱楩身后。

  “爹......”

  朱楩转过头来,换了一副委屈巴巴的神情。

  为了考察皇子皇孙们读书,朱元璋经常出入大本堂。

  今,他一来就看到了罚站的朱楩。

  你大哥尸骨未寒,居然还在那唱曲?

  朱元璋上去就是一脚:“混账东西,继续面壁!”

  “噢......”

  朱楩贴在墙上,哭丧着脸应下。

  朱元璋没再理会他,站在窗户外,像班主任一样,偷偷观察。

  这种事他没少干,有着丰富的经验。

  若是被发现,朱元璋会一本正经的进入课堂,发表几句勉励的话。

  如果无人发现,就当无事发生。

  顺便听听课,学点东西。

  起码不会再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唏嘘感慨。

  更不会留下没读过书的遗憾。

  里面还在争论。

  关于韩信对错,九位藩王,支持一半一半。

  其实这个课堂故事里,问路斩樵的韩信就是典型的杀伐果决。

  朱元璋的行事风格如此,作为儿子们习惯了这种操作。

  而黄子澄是相反的,是君子形象。

  因为他是先生,喜欢打人,畏惧他的藩王不得已支持他。

  还有就是受到教育原因,仁义道德深入人心。

  “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

  朱允熥道:“掌权者太过心慈手软,如何给自己树立威严?

  如何让人信服?

  韩信若是那样的人,还如何带兵?为刘邦建立不世之功?

  韩信若无慈功业,又如何被载入史册,被先生当做典型在这大本堂里议论?”

  朱允熥一番话下来,众人越听越离谱。

  不过细细品味这句话,却觉得合情合理!

  “胡袄!胡袄!”

  黄子澄怒斥道:“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谁教你的?”

  “这不是现实吗?”朱允熥烁闪着大眼睛看着他。

  这句话出自明朝万历年间的国学经典《增广贤文》,是一部蕴含哲学道理的经典之作。

  短短十六个字,揭露了人性现实,以及人际交往,金钱观念等多种多样的社会潜规则。

  或许朱允炆这种活在儒家美好社会中的人很难理解。

  但黄子澄,一个四十多岁历经过社会毒打的人,肯定是清楚的。

  但他却装睡,仍教导学生成为儒家要求的那种人。

  正如朱允熥所,善不为官。

  黄子澄能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显然不是个只会讲大道理的善茬。

  你忽悠民也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